浙江紹興柯橋區打造“浙里工程師”產才雙向賦能平臺
以產聚才 以才興產
以產聚才 以才興產
2024年05月17日 15:48:18 來源: 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 通訊員 柯組軒
“世界紡織看中國,中國紡織看柯橋”。近年來,浙江紹興柯橋區依托紹興(柯橋)印染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聚焦紡織印染全產業鏈方向,成功創建全國紡織印染行業首個卓越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印染產業卓越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打造“浙里工程師”產才雙向賦能平臺,累計吸引7.3萬余名全產業鏈工程師和1083家企業入駐。2023年以來創新共性技術70余項,解決企業個性化難題1000余個,技術成果轉化及項目孵化金額超4800萬元。
平臺集聚,打通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
2023年以來,在浙江理工大學紹興柯橋研究院和浙江東進新材料有限公司之間往返,成了浙江理工大學教授鄭今歡的常態?!拔覀円呀浟晳T了這種工作節奏,研究院和企業都在柯橋,往返很方便?!编嵔駳g笑言,自2023年她帶著團隊和“東進新材料”共建實驗室后,部分團隊成員常駐企業,她則日常在兩地間往返。
鄭今歡所在的浙江理工大學紹興柯橋研究院位于紹興(柯橋)印染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為浙江省首批六家技術創新中心之一,位于中國輕紡城跨境電商產業園東區,建筑面積約3萬平方米。目前已入駐江南大學柯橋輕紡產業技術中心、西安工程大學柯橋紡織產業創新研究院、東華大學紹興創新研究院等校地合作平臺,并配套建設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工程師工作室、研發實驗中心等。
打通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政府為科技人才和本地企業當起了“紅娘”。研究院和企業共建實驗室的背后,依托的正是一個個集聚在企業家門口的科研院所,這些由柯橋區政府和高校共建的校地合作平臺,為產業和人才的雙向賦能培育了肥沃土壤。眼下,創新中心已建成各類實驗室14個、科創平臺5個、研究生實踐基地4個,引進研發團隊65個。
協同攻關,構筑產業創新互動“新生態”
近年來,印染產業卓越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通過建立助企工程師制度、助企工程師工作室,推動常態化企業走訪和企業駐點服務。線下建立并動態更新工程師人才庫、技術成果庫、企業需求庫等“三庫”,按照數字化升級、染整技術、纖維材料等領域進行精準匹配供求信息。線上搭建“浙里工程師”跨場景應用,提供24小時云上工程師技術支撐,通過“線上+線下”協同模式,讓企業隨時能找到所需人才和技術,解決中小企業工程師引不到、成本高、養不起等問題。如針對印染企業節能降耗的共性需求,中心全職(共享)工程師研發推出了一款集排水和節汽于一體的浮球式節能疏水器系統,每月可節汽300噸,節約資金7萬余元。
同時,柯橋區創新實施“卓越工程師薪火計劃”,持續開展染整行業中級職稱自主評審,優化工程師積分制管理辦法,評選三星級以上工程師60余名,充分發揮已選聘5名全職(共享)卓越工程師作用,累計實地服務企業超100家。
2023年以來,印染產業卓越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組織工程師進輕紡城賦能市場經營戶1000余戶,收集創新需求1500余項,解決實際問題410余個;新增培育助企工作室5家,組織工程師進企業開展“三服務”活動12場,服務企業144家,解決企業個性化難題270余個,產業創新互動的新生態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