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檔案館首次全景式展示1931年以來浙江抗戰歷史
500多件檔案,再現烽火歲月
500多件檔案,再現烽火歲月
2025年09月02日 16:59:34 來源: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作者: 記者 王璐怡 共享聯盟·省檔案館 林昭宇
浙江在線9月2日訊 走進浙江省檔案館,時間仿佛倒流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浙江檔案展”正在這里火熱進行。500余件檔案文獻、實物與音視頻,織就了一幅浙江軍民浴血奮戰的壯烈長卷,每天都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來參觀。
這是一場浸潤著“浙江味”“時代味”“抗戰味”與“檔案味”的展覽,8月13日正式開展。這也是在明確提出“十四年抗戰”概念后,官方梳理1931年以來浙江抗戰歷史的首次全景式展示。
那么,這次展覽和以往有哪些不一樣的內容與意義?又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與啟示?
一塊木板的首次露面——
還原歷史,
是對歷史的尊重
“登陸跳板”首次在省檔案館展出。這是1937年日軍為了登陸杭州灣而專門定制的。 省檔案館供圖
這次展覽,有一塊長近2米、乍一看很普通的木板,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木板表面印有“登陸”“鴻巢木材株式會社制”等日文字樣,這是省檔案館首次與公眾見面的日軍“登陸跳板”。
杭州灣北岸沙土表面堅硬但下層松軟,普通車輛難以通行。為了登陸作戰快速運輸人員和物資,日軍專門成立鴻巢木材株式會社生產軍用跳板。1937年11月,10多萬日軍在杭州灣北岸偷襲登陸,增兵淞滬戰場,登陸后將跳板等物資遺棄在海灘。通過跳板登陸杭州灣的這支日軍部隊,也是一個月后參與南京大屠殺的部隊之一。
當時許多村民房屋被毀,便將這些跳板用于重建家園,其中兩塊被平湖市的夏吉林保存,后被平湖市史志學會會員張衛東偶然發現收購,并于2015年11月將其中較大的一塊捐贈給了浙江省檔案館。
與一般的檔案展不同,這次最終入選的500多件檔案中,不少是實物檔案,這是策展團隊的有意為之。他們認為,實物檔案是歷史的直接見證者,引發的聯想和畫面沖擊力也是直接的。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浙江是抗日戰爭的前沿陣地,也是受戰爭災難最深重的省份之一。如何講述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歷史?如何引起更多共鳴?如何讓參觀者更有收獲?策展團隊也是絞盡腦汁。
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和70周年之時,都推出過相關展覽。作為2025年度大展,這次檔案展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籌備,由省檔案館主要負責人掛帥,精干力量參與,當時就定下總基調:要有“浙江味”“時代味”“抗戰味”“檔案味”。
簡單地說,就是要更全面、更準確、更生動地展示浙江抗戰歷史。
“比如從2017年開始,我國明確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開端,展覽就要從‘十四年抗戰’的維度作整體考量。”參與策展的省檔案館宣傳文化處干部介紹,為此,他們專門請浙江黨史專家指導,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使展覽大綱逐漸成形。最終,展覽確定為7個篇章,分別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的浙江局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浙江的建立與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浙江敵后抗日”等。
一本好的歷史教科書,還得有精彩生動的內容。剛開始的全省展覽素材大收集中,各地選送的檔案有一半以上是與日軍侵略浙江的罪行相關,大多是照片、文書等。首輪篩選后,策展團隊決定調整策略,邊擴大范圍實地走訪,邊進行第二輪定向收集。
展廳中,吸引許多人駐足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制服,就是工作人員在走訪一家抗戰紀念館中發現的。這套制服背后,是抗戰期間發生在杭州地界的八一四空戰。這也是中國空軍首次與日軍展開的大規模空戰,空戰告捷,打破了“日本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過去大半年來,策展團隊幾乎“翻遍”了省內相關檔案館、紀念館,很多鮮為人知的檔案得以現世。
在尋找檔案中,大家被一個個故事、一件件實物瞬間打動。“越是了解歷史,就越想要把這次展覽做好,讓更多的人知道。”具體負責展覽的省檔案館宣傳文化處干部說。
為了更好地還原歷史,這次展覽中,除傳統圖文展示外,還布設戰斗場景、音視頻、互動區等,“展覽設計全面大改就改了7次,小改不知道多少回”。
精益求精是有回報的——
這個全景式展現浙江抗戰壯烈歷程、全年齡段觀眾都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革命先輩保家衛國英勇氣概的展覽,開展僅10天,就有近5000人聞訊而來,并紛紛為之點贊。
一群年輕講解員的體驗——
融入歷史,才能講好歷史
“請大家注意看,新四軍‘老虎團’的這款武器就是從日軍手里繳獲的‘九二式步兵炮’。”展廳內人潮涌動,順著“95后”講解員虞佳憶手指的方向,觀眾齊刷刷將目光集中到了那張黑白照片上。
抗戰期間,新四軍蘇浙軍區開辟了以天目山為中心的浙西抗日根據地,成為東南戰略要地。在這里,最有名的當屬劉別生領導的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四十八團,因為能攻善守、戰斗力十足,被譽為“老虎團”。
1944年3月29日,日軍在浙江長興與安徽廣德交界的杭村一帶“掃蕩”,被劉別生率部設伏,成功斃傷日偽軍百余人,還一舉繳獲一門步兵炮和大批彈藥。
檔案展示的原本只有這些,但在虞佳怡的講述中,故事有了更精彩的后續:“這門大炮是日軍精銳師團的‘軍魂炮’。找不到大炮的日軍暴跳如雷,竟寫信給劉別生要求歸還。劉別生立即回信駁斥‘你們如果有本事,就自己來拿吧,我們還可以再一次較量較量’。”聽著虞佳憶繪聲繪色的講解,參觀者仿佛看到了當年的場景,生出一股酣暢淋漓之感。
每份檔案背后,都有一段歷史。但對觀展者而言,在短時間內僅通過幾行文字,很難知曉并理解其價值所在。
講解員,是幫助參觀者快速跨過這道“門檻”,和展覽建立連接的“橋梁”。
9月1日上午,省檔案館聯合杭州市西湖區、余杭區教育局開展“檔案館里的開學第一課”。 記者 魏志陽 實習生 趙亦周 攝
2019年入職以來,講解過無數次展覽的虞佳憶覺得,這次檔案展幾乎是沒有門檻的。“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抗戰精神已經融入血脈基因,所有人進入展廳的那一刻,民族情感就會自動觸發。”她說,“我要做的就是把更多抗戰故事和細節講出來、講好,讓參觀者更有沉浸體驗。”
為了更好地講解這次展覽,檔案館專門招募了11位來自省內外高校的大學生作為展覽講解員,浙江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專業學生萬明茜就是其中之一。
7月初,萬明茜在學校微信群里看到老師轉發的展覽講解員招募信息,抱著鍛煉自己的心態報了名。考驗接二連三,通過面試的同學還收到包含所有檔案展品的初版講解詞,要求在一周內記住并講解。24頁上萬字的講解詞,“勸退”了不少人,但萬明茜沒有退縮。
大學生講解員7月中旬開始陸續進駐。所有人的第一個任務都是打磨講解詞。雖然講解詞不停在修改完善,但大學生講解員發現,先前花時間努力去找資料、去撰寫的經歷是必要且有意義的。
“我找的大魚山島抗戰細節,后來就被采納到了講解詞中。”萬明茜說,尋找、撰寫的過程,其實就是融入歷史的過程,也是對歷史加深理解與記憶的過程。
在一天天的講解練習中,這些大學生和浙江抗戰史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來自江西的張琳發現,“老虎團”團長劉別生的老家就是自己的外婆家。有了這段淵源,講解時,她總覺得自己有種使命:要把這段歷史講得更好,讓更多人知道。
“更重要的是,讓大學生自己深挖歷史、講解歷史,也是認識、傳播好浙江抗戰史最直接的一種方式。”省檔案館宣傳文化處相關負責人說,省檔案館同步安排年輕干部擔任講解員,讓更多年輕人通過講解的方式走進歷史、了解歷史。
三組參觀者的共同心聲——
回望歷史,是為了更好前行
一場好的歷史檔案展會給人們帶來什么?又留下什么?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浙江檔案展”現場,老兵郝龍清在觀展。 記者 董旭明 攝
97歲的老兵郝龍清是首批觀展人。開展當天,他鄭重穿戴上綠色軍裝和軍帽,在家人陪同下早早來到省檔案館。
在展廳,郝龍清走得很慢,每一處都看得很仔細。玻璃展柜里黑白的照片和發黃的文件,于旁人或許是歷史,于他則是無法忘卻的記憶。1943年,他的父親被日軍殘忍殺害。次年,年僅15歲的他毅然參軍。部隊最初因他年紀小、身體弱有所猶豫,“但我已經沒有家了。”最終,他成了一名八路軍醫務護理員。
“我還記得,日本兵來掃蕩那天,隊長帶頭邊喊邊沖,隊員們舉著大刀、扛著槍,爭先恐后往前沖,一位排長的胳膊被打爛了。”80多年前的戰斗場景,每一個細節郝龍清至今仍記憶猶新。
戰爭的殘酷,更凸顯當下和平的可貴。通過展覽回首80年前的那些經歷,郝龍清擲地有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抗戰的勝利。這是真理。”
越是偉大的民族精神,越能夠穿越時空,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永恒力量。
展覽除圖文展示外,還布設戰斗場景、音視頻、互動區等。圖為杭州市民羅長嬌和女兒一起看展。 記者 董旭明 攝
在“日軍侵略浙江的罪行”展區,杭州市民羅長嬌和上小學的女兒白千潯靜靜看著眼前的檔案。女孩神情嚴肅,她身前的玻璃展柜中,毒氣面罩盡管已經發黃斑駁,但仍讓人不寒而栗。侵華戰爭期間,日本法西斯發動慘無人道的細菌戰,其中浙江受細菌武器侵害長達9年,涉及杭州、寧波等8個設區市約30個縣。日軍投放了包括鼠疫、霍亂等6種細菌,造成約6萬人感染死亡,受傷者不計其數。毒氣面罩就是鐵證之一。
白千潯小聲問媽媽,這是不是就跟《南京照相館》里的那些事一樣?看展前幾天,父母帶著她一起看了《南京照相館》,這部以普通百姓視角講述日軍屠城暴行的電影,此刻以更直觀也更具體的方式重現在眼前。
“對孩子來說,很多文字可能還看不大懂,但照片、實物、音頻,她都能自己看、自己感受。”羅長嬌說,檔案展也是對孩子的一次愛國主義教育。
檔案之所以能活起來,是因為它觸到了每個人心中柔軟而深刻的地方:或是敬意,或是疼痛,或是傳承的責任。
再次踏進檔案展展廳,45歲張偉的腳步比第一次更加緩慢、深沉。他停在由中國工農紅軍閩浙獨立師政治部撰寫的《告白軍士兵書》前,拿出手機小心拍攝。“有些展覽,看一遍是不夠的。”他說,尤其是那一組浙江平民遭受轟炸的老照片、一封臺灣同胞用日文寫下的《告臺灣同胞書》,回去后反復在他腦中浮現。他就決定再來一趟。
“對我來說,第一次是歷史教育,第二次才是心靈對話。”在最后的抗戰勝利展廳,張偉駐足良久,眼前是一篇寫于1947年的《受降室記》,詳細記錄了抗戰勝利中國戰區浙江地區受降接洽全過程,“我們作為后人,有責任把這段真實的歷史傳承下去。”
好的歷史展覽從不試圖給出全部答案,它只提供事實——讓親歷者找回記憶,讓追尋者看見真相,讓年幼者觸碰一段他們不曾經歷卻必須理解的過去。
它不單向人陳述“過去發生了什么”,更邀請人思考“我與那段歷史的關系”,讓我們在回望之時,更清楚地看見自己以及腳下這片土地曾經怎樣被守護,未來應如何被珍惜。
鏈接
各地特色抗戰主題檔案展
以檔為憑可正視聽,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省各級檔案館依托珍貴檔案文獻,深入挖掘檔案文化價值,舉辦了一系列抗戰主題展覽,全景式展現浙江波瀾壯闊的抗戰歷程。記者從各地即將推出或正在開展的檔案展中,精選了幾個有特色的展覽。歡迎大家走進身邊的檔案館,通過檔案這一特殊的載體,重溫那段不容忘卻的歷史。
杭州市檔案館:
家門口的抗戰——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杭州檔案史料展
時間:2025年9月3日-12月31日
地點:杭州市檔案館西裙樓三樓
精選300余份檔案,分為“兵臨城下:抗戰爆發與杭州處境”“杭州淪陷:至暗時刻與民眾心情”“家門口的抗戰:黨的領導與全民抗戰”“記憶與未來”四大篇章,全景式呈現杭州地區的抗戰經過,幫助觀眾理解抗戰偉大征程。
舟山市檔案館:
偉大的情誼永不褪色——“里斯本丸”號營救事件檔案史料展
時間:2025年9月1日—2026年1月31日
地點:舟山市千島街道千島路58號文化藝術中心三區三樓
展廳總面積共500平方米,依托于歷年來發掘、整理與研究的珍貴檔案史料,力求還原“里斯本丸”號營救事件的完整圖景與歷史現場。
麗水市檔案館:
浙江抗戰大后方——麗水抗戰檔案史料展
時間:2025年7月29日—12月31日
地點:麗水市檔案館一樓展廳
展覽展出檔案100余件、圖片120余張,較全面地反映了麗水在抗戰時期發揮的重要作用和為此付出的巨大犧牲,重點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戰工作和中共浙江省委機關在麗水領導全省人民抗日救亡運動。
長興縣檔案館:
“把一切獻給黨”——新四軍軍工工作歷史陳列展
時間:2025年7月7日—12月31日
地點:長興縣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臨時展廳
紀念全體軍工人員為保衛華中抗日根據地,奪取抗戰勝利做出的卓越貢獻。在戰爭年代,他們依靠地方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通過白手起家、邊學邊干,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過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光輝歷程,為部隊的發展和戰爭的推進提供了物質保障。
桐鄉市檔案館:
車輪上的檔案館——桐鄉名人抗戰足跡展
時間:2025年8月15日起
地點:江蘇陽澄湖服務區、上海徐匯區檔案館、上海尚陽外國語學校桐鄉豐子愷學校等地巡展
展覽以桐鄉生產的高端智能房車為載體,以茅盾、豐子愷、徐肖冰、錢君匋、金仲華等五位桐鄉籍名人的抗戰活動軌跡為主線,通過屏風式展板江浙滬多地巡展的形式,用80余件珍貴檔案文獻圖片,生動展示他們以筆、畫、鏡頭、金石、報刊為武器,毅然投身抗戰洪流,守護民族精神、詮釋救亡真諦的抗戰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