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水務“潮事兒”多
海寧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水務“潮事兒”多
2024年08月22日 17:41:05 來源: 海寧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 作者:
黨組織名片
中共海寧市水務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
海寧市水務集團黨委成立于2005年8月,現有直屬黨組織6個(其中總支部2個),二級基層黨組織12個,實現全系統企業黨組織設置全覆蓋。現有黨員總數194人,其中預備黨員4人。作為地方民生國有企業,集團黨委始終堅持“水務姓黨、水為民生”,在保障供排民生中深化“潤物細無聲”服務理念,在聚焦項目推進中持續深化供排基礎設施建設,在“智慧水務”賦能中奏響優化營商環境“交響樂”,在服務生態環保中激揚澎湃擘畫新藍圖,深化以水為筆繪就民生幸福長卷。
“我們”的口號
使人民群眾滿意,讓黨委政府放心
“我們”的榮譽
2018年度獲評“嘉興市先進集體”;2019年度獲評“浙江省模范集體”;2020年度獲評“嘉興市文明單位”;2021年度獲評“嘉興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我們”的全家福
“我們”的故事
水務“潮事兒”多
“水潤潮城”是海寧市水務集團推出的黨建品牌,它以讓人民群眾滿意為宗旨,將企業黨建與發展浪潮深度融合,展現出民生國企的新形象。但具體到日常工作中,清水何以潤潮城?海寧水務人活躍在各自崗位上,以肩挑背扛詮釋“水”的堅守,寫下“我們的故事”。
“接到電話,有故障要維修,趕緊出發”“系統反饋管網異常,需要派人去檢查”……節奏緊湊是工作的主旋律。上午時分,黨員胡敏成奔波在維修路上,他是長安水務營業所所長助理,也是一名退伍軍人,日常工作就是保障供排水,分管運維的方方面面。大到區域內供排水系統安全運行、供排水各類安全作業、管網現場施工安全等問題,小到設備檢修,都屬于他的職責范圍,簡言之,其實就是解決市民遇到的各種“用水麻煩”,這樣的日子他一守就是10年。
和大多數人眼中的水務人一樣,胡敏成屬于“堅守一線、服務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像他一樣的水務人分散在全市的水務基層崗上,如基石般頂在全市保障供排的最前線,不管是夏季高溫,還是冬季嚴寒,他們從未缺席,值守著“水一樣的堅韌”。雖然看著枯燥,但這幾年“胡敏成”們共同干成了一件“潮事兒”。借著“大客戶”走訪、安裝維修、應急搶修、管網運維、營業收費等工作,他們串珠成鏈將業務整合,打造了“30分鐘服務圈”,基層營業所黨支部也成了服務“前哨站”。這事兒,就挺“潮”!
水潤澤萬家,并不局限于日常用水,也包括廣義范疇上的“水”。在大眾視線之外,海寧水務也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耕耘,為綠色低碳的大生態灌入“活源之水”。
“平時家里的生活垃圾,隨便扔掉了太可惜,正確回收后就全是資源寶貝,分類起來并不難;這個智能回收柜,別看有這么些按鍵,其實一點也不復雜……”下午時分,在百合社區的“環浙里”智能回收柜旁,康源公司的工作人員郭耀飛正耐心地向社區居民普及知識,一邊介紹可回收生活垃圾的分類,一邊手把手演示起機器的操作。忙完了這一站,他們還要跑企事業單位、沿街商鋪等地,提供上門收運服務。
康源公司的再生資源業務起步于2019年,簡單講就是把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重新變為資源,其以“環浙里”智能回收柜為抓手,有效助力垃圾分類和美麗城市建設。目前,全市共鋪設智能回收柜210臺,建成1500平方米的丁橋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眾所周知,資源回收最終還是靠賬本說話,只有算得通方能可持續。對此,康源公司的水務人,既針對再生資源前端回收價格,出臺了價格管理制度,又針對終端銷售出臺了入圍庫管理和終端銷售比價制度。雙管齊下,讓生態賬變得敞亮,2023年全市再生資源年回收量達到了2735噸。
分類手一抬,省下資源還青山。這枚生態“軍功章”里,底色是鮮艷的紅。康源公司黨支部有7名黨員,他們日常以“資源循環利用”為著力點,深入社區征詢社情民意,廣泛普及智能柜使用指導服務,并從智能回收體系的使用端和回收端雙向發力,讓“資源循環手拉手”的“潮理念”變得深入人心。
水潤潮城,人亦如水,唯有根深葉茂,才能源遠流長。要讓一滴水浸潤幾代人,靠的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幾代人的前赴后繼、水滴石穿……為了讓水務精神傳承有序、激發年輕人干事創業積極性,水務集團發力打造“三支隊伍”,每年開展業務知識、操作技能等培訓,組織各類比武競賽,不斷深化“工匠”“職業技能帶頭人”等培養,同時還打開向上通道,在“薪酬積分制晉檔晉級”的激勵下,年輕人干事創業激情澎湃。
“90后”舒鼎就是最好的例證,初入集團時他是名“職場小白”,職務是中控調度員。在團隊熏陶和個人努力下,短短幾年間,他參與完成了121座污水泵站遠程監控柜安裝,牽頭負責新版污水泵站監控系統開發測試,還對12座主要泵站進行發電機遠程自控改造,一步步成長為技術能手。由于突出的業務能力,他先后獲評海寧市及嘉興市的“青年工匠”。
一滴水映出萬千象。有人在基層堅守,幾十年如一日甘之如飴;有人在后方耕耘,為子孫后人綠蔭默默“開路栽樹”;而在水與水之間,一代代水務人深耕在各自崗位上,相互浸潤、匯涌成潮,譜寫出各自的“潮人歌”。